2018年9月27日15:00,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陈永昌教授受邀来访我院,为众师生带来一场题为“非人灵长类基因编辑与疾病模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李大力研究员主持。
陈永昌,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基因编辑建立了几种备受关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猴模型,正在开展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现已在包括Cell(2篇)、Cell Stem Cell(2篇)、Cell Research(3篇)、Human Molecular Genetics(3篇)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文章的累计影响因子200多分,被引用1000多次。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17),二等奖2项(2009;2011),2017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杂志的文章成果获得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陈永昌教授在本次报告中主要讲了他的两项研究成果,一是瑞特(RTT)综合征的猴子模型,另一个是杜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MD)猴子模型。RTT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现为女孩发病,男孩不发病。这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会导致孤独症,陈永昌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具有RTT综合征猴子模型的人,为我们研究自闭症提供了更接近人类的模型。报告中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构建该模型的过程,并从基因、蛋白质、血液、社交行为、认识水平等多角度阐释了RTT综合征的表征。报告中,陈永昌教授表示最早构建成功的RTT猴子模型到目前为止已经存活4年了,为自闭症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去年在cell上发表的文章,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关于DMD猴子模型的构建,陈永昌教授也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带来了最前沿的消息,令同学们大开眼界。由于猴子的生长发育很慢,整个研究过程漫长而孤独,而接下来杨辉教授的研究则让我们看到了生物研究的另一个方面。